本实用新型涉及抛光蜡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抛光蜡的轴杆结构。
背景技术:
抛光蜡(抛光膏,抛光皂,磨光蜡)主要用于金属、塑胶工艺品、树脂、仿瓷美耐皿、木器漆面等产品抛光的一种性能类似于肥皂的磨料,其由油料和粉料两部分按照科学配比制成。使用时,须先把抛光蜡顺着抛光轮转动的方向擦拭均匀,然后将被抛工件拿来与抛光轮做抛物线运动。
现有技术中,抛光膏的使用方法有两种,一种是人工拿取抛光蜡接触抛光轮,该方法制造成本低,但较为危险,并且人力人本较高,一般适用于自动化程度较低的抛光机上;另外一种是通过在抛光机上加装自动打蜡装置控制抛光蜡接触抛光轮,该方法制造成本高,人力成本低,适用于自动化程度较高的抛光机上使用。
如图1所示,现有技术中,抛光轮打蜡机构包括转动连接于抛光机上的支架2、用于驱动支架2朝向抛光轮1所在方向转动的驱动机构3以及设置于抛光机上以用于驱动抛光蜡转动的转动机构(一般为皮带轮结构,图中未显示),抛光蜡一般包括轴杆4和采用浇注的方式成型在轴杆外的抛光蜡本体5,抛光蜡本体5一般呈圆柱形,使用时,将轴杆4两端伸出抛光蜡本体5外的部分固定在支架2上即可(打蜡过程中,抛光蜡本体不得转动),通过驱动机构3驱动支架2朝向抛光轮1所在方向转动,使得抛光蜡本体5与抛光轮1接触即可完成打蜡工作,当工件抛光完成后,利用转动机构带动轴杆4转动一定角度以更换抛光蜡本体5与抛光轮1接触的位置,当抛光机对下一批工件进行抛光时,驱动机构3控制抛光蜡本体5与抛光轮1接触时,抛光蜡本体5更换后的部位能够与抛光轮1接触,从而使得抛光蜡本体5的各个部位能够得到均匀使用。
但是,在使用过程中,抛光蜡本体因为与抛光轮接触会发生摩擦,且因为抛光轮表面较为粗糙,导致抛光轮高速转动时还会使抛光蜡产生振动,导致长期使用后,抛光轮本体容易与轴杆的外壁发生分离,从而抛光蜡本体与抛光蜡接触时,抛光蜡本体会随抛光蜡转动,严重影响到抛光蜡的自动打蜡效果,因此需要改进。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抛光蜡的轴杆结构,其具有确保抛光蜡本体与轴杆连接强度的优点。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包括轴杆,所述轴杆的外壁上固定有螺旋件,所述螺旋件的轴线与轴杆的轴线重合,所述抛光蜡本体浇注成型于螺旋件上。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螺旋件能够增加轴杆与抛光蜡本体之间的接触面积,使得抛光蜡本体与轴杆之间的连接强度大大提高,从而使得抛光蜡本体在受到较大摩擦和振动时不易与抛光蜡分离,且在抛光蜡本体与轴杆意外分离时,抛光蜡本体也会因为螺旋件的限制而与轴杆继续保持稳定连接,在此状态下,抛光蜡本体与高速转动的抛光轮接触时仍不会进行转动,从而使得抛光蜡本体能够与抛光轮稳定接触有效确保抛光蜡自动打蜡时的效果。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轴杆的横截面呈正多边形状设置。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呈正多边形状设置的轴杆能够进一步增加轴杆与抛光蜡本体之间的连接强度,使得抛光蜡本体更加不易与轴杆分离。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螺旋件设置为环轴杆外壁设置的螺旋片体。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螺旋状设置的螺旋片材与抛光蜡本体之间的接触面积能够得到有效保障,有效确保抛光蜡本体与轴杆之间的连接强度。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螺旋件设置为套设于轴杆外壁上的弹簧,所述弹簧的内径大于轴杆的外径,所述弹簧的两端分别与轴杆的两端固定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弹簧具有较强的缓冲和吸振能力,在抛光蜡本体受到较为频繁的振动时,弹簧能够起到吸收抛光蜡本体内部振动的效果,使得抛光蜡本体不易因为受到振动而发生断裂。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弹簧的两端均呈蜗旋状设置,当弹簧套设于轴杆的外壁上时,所述弹簧的蜗旋部与轴杆的外壁接触。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将弹簧两端设置呈蜗旋状,使得弹簧的两端能够与轴杆的外壁保持稳定接触,有效确保弹簧与轴杆之间的连接稳定性,便于弹簧采用焊接等方式定位固定在轴杆外壁上。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轴杆的两端均设置有定位件,所述弹簧的两端分别套设于两件定位件上。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定位件能够对弹簧在轴杆上的安装位置进行限位,同时,使得两端未做蜗旋处理的弹簧能够与轴杆保持稳定接触。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轴杆的两端均设置有螺纹部,两所述螺纹部的螺纹方向相反设置,两所述定位件均设置分别与轴杆两端螺纹连接的螺纹套,所述弹簧的两端分别套设于两件螺纹套的外壁上。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螺纹部便于螺纹套状设置的定位件快速安装和调整,且在轴杆损坏时便于弹簧通过拆除以达到回收利用的效果。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弹簧的内径与轴杆外切圆的直径相同设置。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得弹簧直接套设安装在轴杆上时能够直接使弹簧的中心线和轴杆的轴线重合。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抛光蜡本体与轴杆之间的连接强度大大提高,使得不易因为摩擦和振动等原因而导致与轴杆分离,确保抛光蜡的使用效果;
(2)当抛光蜡本体与轴杆意外发生分离时,抛光蜡本体仍会被螺旋件限制固定在轴杆上,使得抛光蜡本体不会因为与转动过程中的抛光轮接触而发生相对转动,进一步确保抛光蜡的使用效果;
(3)设置呈弹簧的螺旋件具有缓冲吸振的效果,使得抛光蜡本体不易因为振动而发生断裂,进一步确保抛光蜡本体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技术的抛光蜡的使用示意图;
图2为本实施例一的剖面示意图;
图3为本实施例一弹簧两端蜗旋部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施例二弹簧两端端部的安装示意;
图5为本实施例三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施例四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1、抛光轮;2、支架;3、驱动装置;4、轴杆;41、螺纹部;5、抛光蜡本体;6、螺旋件;61、弹簧;611、定位件;612、螺纹套;62、螺旋片体。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描述。
实施例一:一种抛光蜡的轴杆4结构,结合图2和图3所示,包括用于与打蜡机构的支架2连接的轴杆4和呈螺旋状设置且固定于轴杆4的外壁上的螺旋件6,抛光蜡本体5采用浇注成型的方式固定在轴杆4和螺旋件6上;其中,轴杆4的横截面呈正多边形状设置。
结合图2和图3所示,螺旋件6设置为中心线与轴杆4的轴线重合设置的弹簧61,弹簧61的两端采用焊接的方式分别固定与轴杆4两端的外壁上,且弹簧61的内径略大于轴杆4的外径。
具体的,弹簧61的两端均呈蜗旋状设置,且蜗旋旋进方向朝向弹簧61的轴线方向设置,安装弹簧61时,只需要将弹簧61套设于轴杆4的外壁上以使得弹簧61两端的蜗旋部分别套设于轴杆4的两端上且与轴杆4的外壁紧密连接,最后将弹簧61的两端与轴杆4焊接在一起即可。
实施例二:如图4所示,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一的不同之处在于,弹簧61采用常规弹簧61设置,即弹簧61的两端未设置蜗旋结构,因此,为了确保弹簧61能够与轴杆4稳定连接,且确保弹簧61的中心线与轴杆4的轴线重合,需要在轴杆4的两端设置用于供弹簧61两端与轴杆4稳定连接的定位件611;具体的,在轴杆4的两端均设置有螺纹部41,且两道螺纹部41的螺旋方向相反设置,两件定位件611均设置分别与轴杆4两端螺纹连接的螺纹套612,当弹簧61安装于轴杆4上时,轴杆4的两端分别套设于两件螺纹套612的外壁上,且弹簧61安装完成后需要将弹簧61与轴杆4焊接在一起。
另外,定位件611还可以设置为与轴杆4一体成型的凸起等结构。
实施例二与实施例一的区别在于,实施例中使用的弹簧61因此两端需要做蜗旋处理,因此弹簧61加工较复杂,且弹簧61焊接在轴杆4损坏后较不易拆除,以利于回收利用,而实施例而则是轴杆4需要加工出螺纹,相对于实施例一更容易加工,且弹簧61在轴杆4损坏后可以根据需要直接拆除,便于会后利用。
实施例三:如图5所示,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一的不同之处在于,弹簧61的内径与轴杆4外切圆的直径相等设置,当弹簧61套设于轴杆4上时,弹簧61与轴杆4的外壁紧密贴合以到达便于弹簧61快速定位安装的效果。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一和实施例二的区别在于,弹簧61可直接安装在轴杆4上,且弹簧61安装在轴杆4上时能够确保弹簧61的中心线与轴杆4的轴线重合设置,各部件生产、组装和焊接均较为便捷,但是,弹簧61的减震效果会受到限制。
实施例四:如图6所示,与实施例一的区别在于,螺旋件6设置为环轴杆4外壁设置的螺旋片体62,螺旋件6采用浇注的方式与轴杆4一体成型。与实施例一的区别在于,本实施例生产较为便捷,但是不具有抗振、吸振效果,因此对抛光蜡本体5的保护效果较差。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在使用过程中,因为抛光蜡本体5收到较大的摩擦力和频繁的振动,导致抛光蜡本体5与轴杆4意外分离时,抛光蜡本体5会受到螺旋件6的限制而与轴杆4保持相对固定的状态,从而使得抛光蜡本体5与转动的抛光轮1接触时,抛光蜡本体5不会因为摩擦力而随抛光轮1进行转动。
采用上述方案后,抛光蜡本体5处于螺旋件6内的部分难以用到,但可以通过热熔的方式进行回收利用,因此浪费较小。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仅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凡属于本实用新型思路下的技术方案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前提下的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技术特征:
1.一种抛光蜡的轴杆结构,包括轴杆(4),其特征在于:所述轴杆(4)的外壁上固定有螺旋件(6),所述螺旋件(6)的轴线与轴杆(4)的轴线重合,抛光蜡本体(5)浇注成型于轴杆(4)上且完全包覆住螺旋件(6)。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抛光蜡的轴杆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轴杆(4)的横截面呈正多边形状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抛光蜡的轴杆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螺旋件(6)设置为环轴杆(4)外壁设置的螺旋片体(62)。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抛光蜡的轴杆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螺旋件(6)设置为套设于轴杆(4)外壁上的弹簧(61),所述弹簧(61)的内径大于轴杆(4)的外径,所述弹簧(61)的两端分别与轴杆(4)的两端固定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抛光蜡的轴杆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弹簧(61)的两端均呈蜗旋状设置,当弹簧(61)套设于轴杆(4)的外壁上时,所述弹簧(61)的蜗旋部与轴杆(4)的外壁接触。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抛光蜡的轴杆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轴杆(4)的两端均设置有定位件(611),所述弹簧(61)的两端分别套设于两件定位件(611)上。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抛光蜡的轴杆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轴杆(4)的两端均设置有螺纹部(41),两所述螺纹部(41)的螺纹方向相反设置,两所述定位件(611)均设置分别与轴杆(4)两端螺纹连接的螺纹套(612),所述弹簧(61)的两端分别套设于两件螺纹套(612)的外壁上。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抛光蜡的轴杆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弹簧(61)的内径与轴杆(4)外切圆的直径相同设置。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抛光蜡的轴杆结构,涉及抛光蜡技术领域,解决了抛光蜡本体与轴杆连接强度差的技术问题。其技术要点包括轴杆,所述轴杆的外壁上固定有螺旋件,所述螺旋件的轴线与轴杆的轴线重合,抛光蜡本体浇注成型于轴杆上且完全包覆住螺旋件;本实用新型具有确保抛光蜡本体与轴杆连接强度的优点。